為了更有效地開展立德樹人教育,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。課程建設是實現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,也是省級一流專業建設的主要内容。在黨委巡視組的建議下,從教學能力培養和一流課程建設這一落腳點出發,學院繼續加強青年教師培訓,組織開展了相關一流課程的線上學習培訓。在課餘之外,青年教師靈活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,取得了較好的認識和效果。
此次線上培訓主要自學了以下教學專家的講座内容:一是北京師範大學李芒教授的《新時代大學教師與有效教學方法》;二是華中師範大學李睿教授的《幸福的教與快樂的學—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創新思考與實踐》;三是上海交通大學王力娟教授的《一線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最常見的問題》;四是貴州師範大學許亮教授的《高校教師如何準備和參加教學競賽》。現将部分教師學習心得摘錄如下:
杜沣老師表示:“學生是未來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,與我們的培養密切相關的。學習得高分隻是最淺層需求,要能夠把學生從低階思維提升到高階思維,去培養學生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”
李春潔老師在學習後表示:“聽完了貴州師範大學許亮教授的講座,受益匪淺。作為一名青年教師,希望以優秀的老師為榜樣,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。”
鄧雯雯老師認為:“信息技術與教學是時代的産物,掌握信息技術,能搭建突破時空限制的混合式教學課堂,有效幫助高校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環境,拓寬學生學習途徑。”
李琳老師表示:“作為一名年輕教師,雖然看法和思路沒有李芒老師如此透徹,但是我十分注重個人德行,更十分贊同大學老師要不斷自我提升,隻有自身處于高站位,方可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引領學生,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。”
程淼老師感觸頗深:“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順應學生的天性,不能死闆的按照備課的思路來,要靈活,需根據學生的聽課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内容、方法與進展,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投入到本課程的學習中去。”
劉倩倩老師認為:“作為一名青年教師,在教書育人方面,要着眼于人才培養的實效,注重科教融合。科研是教學的“源頭活水”,教學是科研的“隐形動力”。要注重課程思政引入,以立德樹人為本,以培養優秀人才為最終目标。”
林堅老師表示:“大學不應該僅僅培養匠人,要有大的格局、大的思想。作為大學教師需力争為聖,大學老師必須要吃大苦。唯心量大者,才能有大格局,才能成就大的事業,才能進入教育的自由世界。”
孫會萍老師特别表示:“李芒教授的講座内容使我受益匪淺,對作為新老師的我起到了引領成長的作用,對我以後的教師之路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。”
曲家福老師在學習後表示:“李睿教授将教育方法類比為貨架上商品,使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與實用性,講座内容豐富、内涵深刻,使我進一步提高對課程思政重大意義的理性認識,開拓了思路,給我帶來了深深的觸動與思考。”
史轉轉老師表示:“大學課堂是具有創造性的課堂,教學有法而無定法,大學老師要有責任感,要有大格局,要不斷的提升自己,才能成就大事業。”
張春媚老師感歎:“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包括教師理念、目标、内容、原有基礎、資源、材料、支持環境和模式、方法、程序、過程這六個部分;教學設計不能過于重視活動和知識量,要關注動腦能力。”
趙夢迪老師在學習後表示:“教學創新應結合本科生的特點與需求,加強社會參與意識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,提高學生綜合素質,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”
魏濤老師也表示:“課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,教師的有效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,以學生為評價目标。另外,語言表達是大學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最基本手段,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。”
後期,學院将繼續圍繞推動教師隊伍建設,為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搭建平台,開展系列培訓活動,切實提高我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、職業素養,不斷提升我院師資隊伍整體水平,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。